「屋裡廂」是道地的上海話,意思是「家」。「到屋裡廂來坐坐」,即來我家坐坐的意思。英文「Open house外圍家庭」,意思是「鄰里來家裡做客的習慣」,沿襲「Open invitation」的形式,叫做「Open house」。
「屋裡廂」對每個上海人來說,都是一個讓人感覺由衷溫暖的字眼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上海人在石庫門房子裡出生、長大。而今,隨著石庫門的消逝,住在商品房中的上海人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為了公用廚房、廁所而排隊;也再不可能像過去那樣站在陽台上邊晾衣服邊和鄰居聊天了。至於張愛玲和蘇青筆下那些穿著緊身旗袍和美國絲襪,從窗口吊下籃子購買進口胭脂花粉的女子,已經早已化為一場舊夢,只有懷舊電影中才依稀可見。
如今,新天地的石庫門「屋裡廂」展示館給了我們一個緬懷老上海,追尋歷史回憶的好去處。 它由一幢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石庫門老房子保留、改造而成。 T整個展示館佔地面積367.2平方米,建築面積為513.9平方米,按照二十年代裡弄單元一戶住戶為模式建成,主要展示房間七間,分別是客堂間(圖2)、書房(圖3)、老人房、主人房(圖4)、女兒房(圖5)、兒子房、灶披間(圖6) ,以一個石庫門家庭的故事,貫穿參觀始終。它不僅展示了上海獨特的石庫門建築文化,重現了當年上海人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,也介紹了上海新天地項目的理念和改造開發過程。
展示房的所有陳列實物,無論是爐灶、小孩的課本,還是口紅、煙缸,全是二、三十年代石庫門弄堂裡所存留的舊時實物。坐在二樓主人房(圖4)的梳妝台前,把玩那精緻的「百雀靈」胭脂和鑲著綠玉的髮簪,一旁的留聲機放著輕快的爵士樂,這一切,彷彿讓你看到了一個講求細節、懂得享受生活的30年代的中產階級現代派女子。而從女兒房(圖5)裡刊登著好萊塢劇照的英語雜誌和老式縫紉機上,你不難猜出這是一位時髦而充滿活力的青年女性,和她的母親相比,顯然她對於這個世界瞭解得更多,也渴求得更多……
通過分佈在各展示點的多媒體、效果音響、館內投影機,你可以聽到一個娓娓道來的二、三十年代上海中產階級人家的石庫門生活。無論走進哪間房間,逼真形象彷彿還原歷史,讓人猶如親身經歷這間房的主人當年的生活。倘佯其中,可謂有限空間,無限暇思,讓你身臨其境地體會弄堂情結。
|